陆军新成立感知和打击资产总部,迈向下一代
下一代陆军将拥有更好的感知和打击能力,视野更清晰,射击速度更快。
下一代陆军将拥有更好的感知和打击能力,使其拥有更清晰的视野和更快的射击速度。
作为这一努力的一部分,全新的感知和打击总部 (HQ SS) 于 2020 年 11 月成立,统管陆军的战术情报和火力能力。
新成立的感知和打击总部是第 6 新加坡师(6 Div)下属陆军情报总部和新加坡炮兵总部重组而成的。
6 月 28 日,国防部长黄永宏医生视察了位于万礼山军营刚刚成立的第 6师感知和打击总部。
作为这次访问的一部分,他主持启用了 TPQ-53 武器定位雷达 (WLR) 和带有先进迫击炮系统的备莱斯轮式装甲支援车 (PSCV)。他还推出了正在进行试验中的 Veloce 15 (V15) 微型无人机 (mUAV)。
这些资产构成了陆军最新感知和打击能力的一部分。
黄医生在访问结束后指出,武装部队继续走在向下一代转型的轨道上,"即使是在我们应对冠病19 的时候,我们也要确保武装部队继续发展。
"总的来说,我们将使用更多的人工智能、机器人(和)数据分析。"
更精干,更有能力的部队
感知和打击能力是陆军收集和理解信息,然后执行有力回应的能力。
在陆军准备成为一支更精简、更有活力的部队时,它们将成为陆军的关键推动因素,第6师师长李一进准将(BG Lee Yi-Jin)说。
"一支更精干的部队需要把更多的战斗力输送到前线。感知和打击能力都是战斗力武器库的关键要素,"他说。
"你如何投射战斗力……也将变得更加复杂,无论是(通过)更好、更及时的情报还是反应更灵敏的火力,"他补充说。
为了建立感知和打击能力,陆军将利用技术作为力量倍增器。
TPQ-53 WLR 和 mUAV 等感知资产使第 6师感知和打击总部能够通过早期探测"看得更清楚",并针对威胁提供早期预警。这为机动部队提供了更好的实时态势感知能力,从而可以进行快速反击。
TPQ-53拥有探测、分类、跟踪和确定敌方火箭、大炮和迫击炮威胁的定位能力,从而扩大了陆军的雷达覆盖范围。
它在固定方向上可旋转扫描 60 公里的范围,而其前身 TPQ-36 和 TPQ-37 WLR 只能在固定方向上扫描 50 公里的范围。
同时,V15 mUAV 将取代 Skyblade III 微型无人机,以满足新加坡陆军的战术情报、监视和侦察要求。
"它很轻,很容易在现场组装。它具有垂直起降能力,适用于像我们这种不得不在狭小空间内作战的单位,"李准将说。
V15 mUAV 的最大起飞重量为 17.5 公斤。它的受控范围可达 15 公里,比其前身提高了 87%。这使陆军能够进行有效的最后一英里空中监视,尤其是在难以部署地面部队的地区。
这种有人-无人组合也意味着陆军能够成为一支具有更高作战灵活性、更具杀伤力的部队。
陆军还将具有更好的机动性并以更快的速度作战,以支持动态和不断变化的作战环境。
诸如安装在备莱斯PCSV(迫击炮)上的 120 毫米先进迫击炮系统之类的打击资产是自动化的,使 第 6师感知和打击总部能够"更快地射击"并提高其响应能力以支持快节奏的作战。
备莱斯PCSV(迫击炮)将取代 120 毫米拖曳迫击炮。它的部署速度比其前身快了80%,射速提高了 67%。
由于其自动化和更强的射击能力,它只需配备三人即可操作,是其前身的一半。
国防科技合作
确保把所有系统很好地集成在一起的是国防科技社区。
"我们所有的系统都需要联网,并且无缝衔接地运作…… DSTA(国防科技局)是系统集成商,他们发挥了关键作用,"李准将说。
DSTA 开发的系统之一是机器人指挥、控制和通信 (RC3) 系统,这是陆军现有 C3 系统的扩展,包括无人能力。
"(C3) 帮助操作员快速感知并决定下一个行动方式……RC3 是一个枢纽,它允许同时控制和监控多个无人系统,为协调任务勾画出综合态势图," DSTA陆军系统署署长(能力发展)蔡嘉玲女士(Cai Jialing)说。
RC3 的应用包括自动目标识别和智慧路线规划,前者见于Ti-Pro 移动应用程序之中。
该应用程序由 DSTA 和陆军情报总部开发,它应用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来自动识别战术目标,例如敌方车辆。
地面侦察部队只需要使用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即可捕捉目标图像,并自动生成一份报告,将目标的识别和地理标记位置发送到战术总部。
从第三代陆军迈向下一代
这些技术和发展标志着陆军从第三代迈向下一代。
开始于 2004 年的第三代陆军着力建设陆军在精准资讯、火力和机动方面的能力。
今年 3 月,新加坡陆军进行了一次顶峰演习。来自新加坡第 3 师及其组成单位的现役军人和战备军人参加了这次演习,以测试其第 3 代合成兵种师 (CAD) 的能力。
它实现了第 3 代 CAD 的全面作战能力,验证了其作为精准和联网部队的能力。